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

【大人物.小歷史】〔鐵血首相.俾斯麥〕




【大人物.小歷史】〔鐵血首相.俾斯麥



俾斯麥(Otto von Bismarck, 1815-1898)出生於普魯士(Prussia)申豪森(今德國東北部)的傳統地主家庭,於求學時期習得英、法、俄、意等多國語言,為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基礎。大學畢業後,俾斯麥幾經波折,最終選擇踏入政壇。
俾斯麥從低做起,以十年時間由州議員、駐外大使攀至首相之位。1862年,普魯士議會否決軍費預算,國王威廉一世(William I)決定任命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,希望能夠打破僵局。俾斯麥在上任後隨即於議會發表其著名演說:「演說與大多數決議並不能夠解決現在的重大問題……我們需要的是鐵與血!」
這番演說成為俾斯麥強硬政策的標誌。此後,普魯士在其推動下大力加強軍備,並先後發動三場戰爭以擴張領土。1864-1871年間,俾斯麥以其巧妙的外交手腕,通過孤立、挑釁與靈活戰略橫掃丹麥、奧地利及法國,促成德國於1871年統一。


德國統一後,俾斯麥明白需要時間鞏固成果,調整急速擴張產生的副作用。對內方面,俾氏繼續打壓威脅皇權的勢力,並力促工業發展;對外方面,他一改鐵血政策,在帝國主義風潮下並未大力爭奪殖民地,以免與列強產生磨擦,甚至自稱「誠實的經紀人(Honest broker)」試圖協調歐洲糾紛,希望讓德國和平崛起。與此同時,俾斯麥極力拉攏俄、奧、意等國締結同盟,以孤立法國阻其復仇。


然而,隨着年輕的威廉二世(William II)於1888年繼任德皇,俾斯麥的政途出現重大轉折。威廉二世對由俾氏設立、複雜的同盟制度深感不滿,並矢志實行擴張以讓德國成為世界大國。最終,俾斯麥在分歧無法釋除下於1890年下野,八年後在其莊園逝世。據德國商人巴林所稱,俾斯麥在其去世前曾作出以下預測:「巴爾幹半島(The Balkans)上發生的荒誕事情,終有一日會引發一場歐洲大戰!」


歷史匯社FACEBOOK專頁,煩請大家前往按個「讚」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